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师心造化一气贯入眼山川尽雄奇李德仁先生访谈(3)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李:解放前,我父亲为人仗义,揭发了原村长贪污害民,却被推举当了东营的村长。当时内战打得很激烈,邻村有些解放军家属,因为白色恐怖,开大会时

李:解放前,我父亲为人仗义,揭发了原村长贪污害民,却被推举当了东营的村长。当时内战打得很激烈,邻村有些解放军家属,因为白色恐怖,开大会时被乱棍打死。我父亲怕村里也出现这样的事情,就帮这些人改姓改户,遮人耳目,使他们逃过劫难。有时候游击队晚上来搞活动,就找一些旧衣服旧鞋,帮他们化妆,筹备些必要物品。阎锡山命令各地都要成立同志会,几个联合村要选出一个特派员,有人推荐我父亲,鸣李乡乡长不同意,另外推荐了一个人,结果那个人解放以后就被处分了。这个乡长姓李,后来才知道是地下党员。还曾动员父亲入党。因为这些缘故,解放后我父亲当了村里的水利委员,又当了生产队长。快解放时他还是有些怕,还打算出门躲避呢。在外当八路的有个叫谢玉福,晚上回来找他,说他保护乡亲家属有功,不用担心。

▲ 临流举杯,2011年

张:乱世之中难为人啊。

李:我父亲没什么文化,但是特别喜欢历史,爱看戏,经常听评书,从三皇五帝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都能给你讲下来。农闲时,很多村民让他讲三国水浒,一讲就是好多天。我从小跟着听,也很崇拜这些人物,什么诸葛亮借东风,桃园三结义,隋唐演义瓦岗寨,都很喜欢。看见好的小人书就想买,父亲虽说嫌贵,最后还是买下了。回家后就在煤油灯下乱翻,也让我妈给念,好多字她也认不全。小人书里有画,就拿来临摹,也不是喜欢画,就是崇拜这些英雄人物。画完了,姥姥常送给亲戚朋友,大家一夸,就觉得美滋滋的,更来劲了。

张:您什么时候学的武术?

李:打小就喜欢。我们那儿晋商多,习武成风。我六岁上学,我的一个小学老师姓崔,形意拳很有名,教学生们练。我先也跟一个亲戚学,就当是瞎玩。上初中后,山西体工队的武术队经常来我们学校下乡蹲点,也组织我们一帮喜欢武术的孩子练长拳,翻跟头。我那时能在高单杠上来回走,打五行拳的动作。文革以后,慢慢发现还是形意拳在实战中最实用,就跑到徐沟跟一个杨老先生学习。那位老先生练得很好,很有名,拳硬,刚柔相济,非常厉害。后来才知道,他原学车氏,后又学的是宋氏形意拳。杨老师去世后,我又专门到太谷,拜宋光华先生为师,行了拜师礼,递了拜师贴,这才算正式入门,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到一些不外传的东西。这是祖辈留下来的规矩。

张:形意拳在晚清民国最为兴盛,人才辈出,山西有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河北有刘奇兰、郭云深,都是当世高手。而且还有辈分次序,“华邦维武尚,社会统强宁”,我记得您好像是第三代“维”字辈传人?

李:是的。虽然接触早,但那时没学成,倒是长拳下了不少功夫。青少年阶段适合练长拳,对腰腿柔韧性特别好。有了这个基础,再练形意拳效果更好。我们师父是宋世德嫡孙,人品武功,堪称当世楷模。对我特别爱重,所以无所不教。

张:您什么时候来太原念的书?

李:1965年来的太原。1962年初中毕业后,无学可上,生活也艰难。上中学正赶上六零年,每天吃不饱,饿得又瘦又小。十几岁的年纪,能干啥呢?上学时想入非非,要学习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回村之后就甚希望也没有了。开荒不让开,养鸡不让养,都是资本主义尾巴。后来实在饿得不行,才让种些自留地,一干就是三年。因为没有出路,父亲看我喜欢画画,也不管我了,这才把重点放在画画上。

张:在农村里,您怎么画呢?有老师教?

李:徐悲鸿有个大弟子,叫吕斯百,是南京师大美术系主任。我给他写信,附上我的作品,请求指导。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回信,还大受表扬。吕先生鼓励我坚持不懈,定有所成,还经常给我寄资料。有了名师的指点和鼓励,觉得大有希望,干劲更足。无论走到哪儿,身上都带着速写本,有时间就画,看见啥画啥,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到处画画写生。一次画大桥,被守桥士兵抓住,调查好久才没事。1965年开始招生,我本来想报考艺术类的学校,结果知道得晚了,错过去了,想明年再考,县里招生的干部说今年是扩大招生,多年不招,明年还不知道咋回事儿呢,劝我另外选报个学校,考上了还可以转学么。说得我动心了,看见有太原重机学校和机械制造学校,是半工半读,有助学金。就报了两个志愿。同学们大多报的是农业水利类的学校,说那个好考。我不喜欢,宁可报个难考的,也不愿太勉强。后来考上重机学校,就去了太原。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506/666.html



上一篇: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探析
下一篇: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的鉴定及成软骨分化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