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师心造化一气贯入眼山川尽雄奇李德仁先生访谈(5)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您说的这个我信,以前就领教过。(笑) 李:中国人很早就有阴阳观,相互依存,如同硬币有两面,缺一不可。就像一个磁铁,一头是阴,一头是阳

张:您说的这个我信,以前就领教过。(笑)

李:中国人很早就有阴阳观,相互依存,如同硬币有两面,缺一不可。就像一个磁铁,一头是阴,一头是阳。无论你喜不喜欢,怎样切除,剩下的还是一个阴极,一个阳极。这是世界的基本性质,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周易》的卦象都由阴阳二爻混合而成,八卦里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符号则是八个“气”字,元气的“气”。这八种气包含的阴阳成分不一样,用符号表示,断开为阴,是偶,连续为阳,是奇。这些我都有具体的论证,很繁琐,今天不专门谈了。

张:《周易》中的这些观念,影响很大。

李:但是,《周易》也有缺点,它的概念中没有“三”。“三”的概念是到了《老子》时才有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很大的进步,很了不起。

张:为什么呢?

李:我起初练形意拳,它的基本姿势就是三体式,万法生于三体,万法不离三体。具体什么意思,老师傅也说不太清。后来才慢慢琢磨清楚,三体式的“三”就是从“三生万物”里演变出来的。北宋张伯端《悟真篇》里第一次使用三体,意谓一切事物皆有其体。“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产阴阳就是一生二,“阴阳再合便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这跟老子的“三生万物”一个意思,《周易》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也正是此意。

张:一生二,二生三,一是二的母体,那么一和二是什么关系?或者说,母与子之间是共存关系,还是替代关系?

李:应该是共存。一生二以后,一没有死掉,还在。是同时存在的,所以用“三”表示。这点历史上好多名家注解都搞错了。此即两仪一体。一元生两仪,两仪是阴阳,加起来就是三。三生万物就是如此,只有阴阳而不能构成统一体,便不能产生万物。比如说,地球上有男人,火星上有女人,并不能生下孩子,男女还必须结合成为一体,才能繁衍不绝。世间动物、植物,莫不如此,都有雌雄,这是基础,还要有结合,这就是三。形意拳讲攻防,进攻是阳,防守是阴。阳为刚,阴为柔。练得好才能刚柔相化,就是要结合成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般太极拳讲究一分为二,用的是《周易》和朱熹的那套理论,太极生两仪,一分为二,但太极却死了,分成了两半,不发挥作用了,所以实战性就不如形意拳。不过太极拳高手也懂合一的道理。这个道理用在读书上也管用。死读书没用,为什么?书是前人智慧的留存,前与后,作者与读者,也是一对阴阳,读书就是不仅要体会这对阴阳的关系和作用,而且能够结合为一个整体,我与古合一于道。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通经致用。

张:太极图中不是有两条鱼吗?虽然黑白分明,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也是结合吗?

李:关键就是它过于界限分明,只有二没有一。虽然二者互绕,但毕竟是二个,没合一。不像磁铁,磁铁既有二还有合一。

张:这种分别就好像善恶美丑的关系,美善为阳,丑恶为阴,善恶不两立,是非要分明,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李:提倡是非分明、嫉恶如仇、正邪不两立,这是儒家的观点。有一定价值。但是这世上哪有这许多分明事?更常见的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同体,而且善恶之外还有非善非恶、可善可恶的模糊地带。所以才要该分明时分明,不该分明时就不能分明。你想想,这世上除了黑白,难道就没有其他颜色?这些非黑非白之物,就不该存在吗?又该如何对待?黑白在有些条件下是显现的,在某些条件下则是不显现的。这个道理,王阳明说得最清楚,他的龙场悟道就包括这些。可惜后世知音太少,许多人不理解,还曲说他是唯心主义。

张:哲学课本上说所有的哲学都属于唯物或唯心。我觉得哲学本质上就是思考之学,都是唯心主义,只不过不需要分辨高下而已。

李:不是。老子、《周易》乃至佛学,既非唯心,也非唯物。因为用西方唯物或唯心的定义都套不上他们。事实上,根本不能用“唯”来界定。阴、阳不能说是唯阴或者唯阳,没有非此即彼,而是共存和谐。西方唯心和唯物作为两个哲学流派自有合理性,不过二者又属于同一体。单讲唯物或唯心都是片面的,不知是谁最早这样分的,一加个“唯”字便带有主观性了。现在西方哲学界也在发展,大都不用唯物唯心这两个概念了。这在中国哲学层面来看都是较低级的。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506/666.html



上一篇: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探析
下一篇: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的鉴定及成软骨分化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