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师心造化一气贯入眼山川尽雄奇李德仁先生访谈(7)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您对道教好像也很熟悉,以前还打坐参禅? 李:年轻时心劲大,到处拜师学艺。现在很少打坐,也不太拘泥于外在的形式了,顺其自然就好。坐能坐

张:您对道教好像也很熟悉,以前还打坐参禅?

李:年轻时心劲大,到处拜师学艺。现在很少打坐,也不太拘泥于外在的形式了,顺其自然就好。坐能坐得稳,心才能入境,才不会让身体控制思维。1984年之后,连续几年,我都常出去访道。去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天师府改成学校了,但建筑格局还在,还有一通碑、一个大钟,也保留下来了。碑是元朝的,赵孟頫写的碑文。钟是铜铸的,据说重9999斤,漂亮极了。上清宫是中国道教最大的宫观,但当时破破烂烂,房拆了,井填了,砖也刨了,铁路从中间横穿而过,破坏得很厉害。这几年好像又恢复了些。

张:您怎么对这些感兴趣的?道教古代很兴盛,但近代以来一直很衰落。

李:因为学习古文字,就要读古籍经典。读得多了,就觉得儒、释、道三家都得贯通,否则连不起来,成不了一体之学。三山五岳基本都跑过,本来都是道教的地方,但现在没几个人研究道教,修道之人更是少见。以前村村有庙,大部分都属于道教,像关公庙、文昌庙、魁星庙、水神庙、山神庙了、土地庙,都是道教的。明清以后道教衰落得很快,到现在还不如佛教。因为甚了?佛教是国际性的,保留佛教有统战作用,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没有这个功能。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为什么?不明白道教,不仅古书读不懂,古人看不懂,古代的思想文化也弄不明白。

张:按照您的理解,似乎在传统文化中,《老子》比儒家更重要?我们一般说儒家治世,道家治身,认为儒家比道家更实用,更能经世致用。

▲ 青年时期打坐修行

李:我觉得道家哲学更实用。道家也重治世,汉初黄、老之学,治国很有效的。儒家讲道德伦理,只是立了一个大框架,这当然是必要,如何应用,还得有切实的方法步骤,还需以道来变通,那就要运筹。这方面儒家并不擅长,你看看宋代的那些大儒,尽管理论讲得一套一套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都是些书呆子,迂阔得很。为什么?因为他缺少道家的那种灵变,不明白什么是“反者道之动”,更没有什么谋略。王阳明与朱熹这些人不一样,他不仅能破心中贼,也能治国安邦,平山中贼。类似的人,前有张良、韩信、萧何、诸葛亮,他们没有一个全是读儒家书的。后来在清代,则有左宗棠。左宗棠已经发现宋代的念书人只能讲伦理道德、君臣父子,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论是平定太平天国,还是收复新疆,那都是大手笔,不是豪杰大才做不到。左宗棠不是进士出身,这一点不如曾国藩、李鸿章,但是他修道,有实学的本事。出仕之前,他在湘阴东山的白水洞,办农场,修果园,编农书,培养技师,修道,自比诸葛亮。在湖南巡抚手下当个没有功名的师爷,却博得在皇帝面前“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当面骂二品总兵是“王八蛋”,喝令“滚出去”,还有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这些人给说情推荐。这是对左宗棠才能的最好肯定,也可见他对道家谋略的精通。左宗棠布衣而以四品官起用,太平天国很快就垮了。

张:西汉讲黄老之学,也不是单纯的无为,其中就有许多权谋。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流学术就变了。

李:说是这样说,未必做得到。道家传承始终不断,东汉更盛玄学,多主于道。要不,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书,后代怎么还看得到?曹操、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还怎么会出现?汉代文化开放,而且地方上自有学术传承,也不是中央一纸命令就能全部改变的。唐代最盛,与老子地位高于孔子有关,老子是“玄元皇帝”啊。宋代把老子压下去了,国家便软弱了。儒、释、道各有所长,不能相互取代。现在重新提倡国学,我觉得应该兼容并包,不能仅仅理解成儒家的经学,那样太片面,太局限。一个国家,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多高低不同的层次,包含不同的人群。挂一漏万之学,怎能称作国学?

▲ 李德仁先生常用印章

张:这几年我也在琢磨这个问题,我们说传统文化,林林总总,哪个能作为代表?又该如何界定?儒、释、道是传统文化,太极拳、裹小脚、中国菜,也是传统文化,谁能做代表?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李:这个问题确实重要。但是最好能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如同照镜子,才能看得清楚。以解决关系到利益生存的冲突为例,西方的思维是既然二者矛盾,必须消灭一方以保存另一方。被保存者代表正确、正义,被消灭者则是谬误、非正义,非此即彼,不能共存。这种思维有它的根,就是从古希腊以来形成的逻辑学。逻辑学有三大定律: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一个人,一件事,概念是什么样子就应该始终如一,否定变化。同样,在对立的矛盾中,只能肯定一方排除另一方,没有中间状态,否则就是自相矛盾,自我否定。中国人的思维不是这样的。双方有矛盾,但矛盾却是一种平衡,并非不能共存。而且,时空运转,形势改变,双方的地位还可能相互转变,主次也可以颠倒。这样的话,怎么能轻易去此存彼呢?所以《老子》讲“善胜敌者不与(杀伐)”。《孙子兵法》提倡最高明的战争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和谐,实现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相处,实现天下太平。这样的思路可以运用在国际政治、经济交往中,也能用在日常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是国学的至高处。当今世界不少学者都寄希望用道家智慧解决人类矛盾冲突,并提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506/666.html



上一篇: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探析
下一篇:人髌下脂肪垫干细胞的鉴定及成软骨分化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