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故宫鉴宝60余年,为国鉴定数万件文物,自己却(2)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0年出师后,耿宝昌开了自己的古玩店“振华斋”, 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后, 他在与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先生相熟的师父孙瀛洲先生的介绍下, 在故

10年出师后,耿宝昌开了自己的古玩店“振华斋”,

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后,

他在与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先生相熟的师父孙瀛洲先生的介绍下,

在故宫招收文物人员时进入故宫工作,开始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故宫人生涯。

“1956年,故宫老院长吴仲超为了故宫的工作,广泛从社会上招募文物人才。

我的铺子当时也停了。

当时故宫待遇还不错。

我记得一下子就招来十几个人,都是旧社会文物行业的从业人员。

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和装裱各个门类都有。”

当时正是故宫的大调整时期,与今天的整理不一样,

耿宝昌他们从故宫各殿各角落开始搜集整理了几大类藏品,并设立专库。

有趣的是,耿宝昌的师父孙瀛洲先生在同一年也进入故宫工作,作为故宫的研究员。

投身文物行业70多年来,耿宝昌眼见中国陶瓷在国人心目中地位的变化。

“过去瓷器在中国人心目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

说起过去故宫对外展示馆藏瓷器时,耿宝昌印象深刻:“当年的观众一看,又是破瓷器,连(展厅)门槛都不进。

随着现在中国古瓷器价格的迅速升值,观众对于故宫馆藏瓷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现在一有馆藏珍品瓷器展,展厅内的人多得挤不动。”

故宫100多万件藏品,瓷器和书画就各占三分之一。“

旧社会青铜器价格高,后来书画价格高,现在瓷器的价格涨了上来。

但是与书画相比,瓷器的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对于故宫所藏的众多瓷器,耿宝昌自言60多年来连看带动手,很多都有印象。

那时候没有电脑,比如说到某件瓷器,你必须知道在哪里。

故宫藏品中36万件瓷器,耿宝昌虽然摸了几十年,但却谦虚地自言“有些认识”。“

其实对于瓷器的鉴别,没有那么高深。

就像大夫瞧病一样,有些一看也就知道。”

今天的人会更多地从经济角度看待一件文物,但回首70多年的文物生涯,耿宝昌感叹自己开古玩店的生涯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享受”。

不论金钱和价值,只看艺术和历史。

正如在所有的中国瓷器中,虽然近年有元青花和明斗彩的火爆,但耿宝昌言谈最喜欢的是宋代的素色瓷。

那是一种文人的审美情趣,“比如天青色的钧窑,非常地雅致”。

从1956年第一次来到故宫到今天,耿宝昌与故宫的渊源有60多年之久。

按他自己的话说,几十年来故宫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

耿宝昌历数故宫内长寿的大师不止一人:王世襄先生、徐邦达先生、朱家先生。

故宫内养心殿取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这些国宝级泰斗似乎都领悟了其中真谛,皆于无欲中有所追求。

耿宝昌与“四字真言”

“型、纹、釉、款”是古玩艺术市场中瓷杂市场参与者们和陶瓷爱好者与收藏者们口中的四字真言。

其实质就是在鉴定鉴赏古董瓷器的过程中,按照耿宝昌总结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的鉴定要领作为考量步骤和评判标准。

“型纹釉款”就和“望闻问切”一般成为了被普遍遵循的“标准经验”,

而对于本就专业壁垒高耸的艺术市场行业而言,能造成这样局面的目前只有耿宝昌一人。

就这个层面而言,尽管耿老自己不太在意,

但事实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艺术市场,特别是中国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

彩绘陶鼎 西汉 高17.9cm

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

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

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 ,

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0/0802/390.html



上一篇:你想象不到的奇葩“文物”, 让人直呼原来还有
下一篇:「文物鉴赏」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辽朝钱币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