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物鉴定与鉴赏发表论文(文物鉴定与欣赏)(3)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几件汝瓷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北宋早期汝窑神级臻品梅子青釉减地阳雕瑞兽佛像弦纹六方双系盘口瓶。 北宋汝窑鼎盛期张公巷窑神级臻品天蓝

上几件汝瓷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北宋早期汝窑神级臻品梅子青釉减地阳雕瑞兽佛像弦纹六方双系盘口瓶。

北宋汝窑鼎盛期张公巷窑神级臻品天蓝釉三圆支钉素面弦纹双龙衔口瓶。

北宋汝窑鼎盛期清凉寺窑神级臻品五芝麻钉“奉华”刻款天蓝釉素面弦纹蒜头瓶。

北宋汝窑鼎盛期张公巷窑仙级臻品天青釉三圆支钉素面盘口小纸槌瓶。

北宋汝窑鼎盛期清凉寺窑圣级臻品五芝麻钉月白釉48菊瓣花口笔洗。

北宋汝窑早期张公巷窑仙级臻品七圆支钉翠青釉减地阳雕春宫图浅圈足笔洗。

北宋汝窑鼎盛期张公巷窑圣级臻品五圆支钉天青釉弦纹三足奁。

北宋汝窑鼎盛期清凉寺窑神级臻品五芝麻钉六云足月白釉双系板沿匜。

北宋汝窑早期张公巷窑神级臻品五圆支钉翠青釉减地阳雕花鸟弦纹三足笔洗。

北宋汝窑鼎盛期清凉寺窑圣级臻品三芝麻钉天青釉光素盘口纸槌瓶。

范曾先生的画近年来争议颇多?

范曾先生以创作人物画闻名当代画坛,可以肯定地说,他是当代非常有分量的画家,圈内圈外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大名,整体水准完全能排进当代人物画画家的中前水平,尤其他的“线描”技术,在当代画坛名列前茅。

如果从纵向来比较,把范曾跟历史上已经被盖棺定论的八大山人、徐渭、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来比较,他还有很大差距。

人物画在造型手段上,通常以“线描”为主,也叫“十八描”,是根据古人的服饰特征和发型特征,而创作出来的以线条为主的造型技法。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穿着不同形制的衣服,由于这些衣服的材质和款式不同,穿在身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皱褶、纹理和形态,有的看起来宽袍大袖,飘逸灵动,如汉服,有的看起来挺拔优雅,如长袍,有的看起来干练利落,如武士装。

为了用绘画语言表现服装的美感,古人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自然界里本身存在的线条特征,如车轧印,屋漏痕、折钗股等,发明出抑扬顿挫、虚中有实、刚柔并济的线条,帮助自己描绘出需要的艺术形象。

范曾在人物画创作中,对“十八描”里边的“枯柴描”和“蚯蚓描”情有独钟,所以,我们能看到,范曾画中的线条具有抑扬顿挫,粗细均匀,蜿蜒曲折的特点,能表现出突出的节奏感和质感,却给人缺乏骨力、华而不实的感觉。

范曾的“线描”技术之所以很高,这归功于他早年的工作经历的历练。

范曾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现在早已是耄耋老人,他之所以能在绘画领域,乃至国学领域取得成就,离不开三位老师的栽培,分别是蒋兆和、沈从文、李可染。

早期,范曾曾在蒋兆和画室学习,这是他打下绘画童子功的关键。从20多岁开始,范曾就表现出比较出众的绘画才华,经过沈从文先生的举荐,他进入到历史博物馆上班,给沈从文先生做助手,负责编撰《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主要工作内容是创作书中的插图。

之后,范曾又得到李可染、李苦禅等名家的指点,绘画水平突飞猛进。又加上他在工作之余,创作了一系列连环画,这对他“线描”技术的提升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再后来,范曾被邀请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讲学、办展、出书,名气越来越大,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40多岁的范曾已经成为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画家,并把这种影响力延续了近40年,一直红火到当代。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如今的范曾,虽然名气很大,但争议也很大。人们对他的争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在绘画创作上,从范曾身上几乎看不到创新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一种技法,一种题材和构图,不断进行自我重复和复制。

熟悉范曾作品的观者,可以看到,范曾总是把《老子出关图》翻来覆去地画,老子骑着黄牛领着书童,悠然自得地行走在路上。

画中内容从构图、设色,甚至人物的表情、神态、装饰等,总是千篇一律,不知面对同一幅画,范曾会不会感到创作疲劳,观者产生审美疲劳是肯定的。

这说明了什么?足以说明范曾的文化修养不够,他想画出更多的古代人物,却由于知识面狭窄,不足以支撑和实现他的创作构想。实际上,范曾这方面的缺陷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但由于范曾骄傲自满,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次,范曾创作了一幅屈原像,沈从文看到后,就提醒范曾:楚国人穿的衣服可不是你画的那个样子呀,以后要多看书、多学习,了解清楚后再创作。

还有一次,范曾画了一幅商鞅拜见秦惠王的作品,给商鞅腰间画了一把佩刀。古代君臣相见,任何臣子都不能佩带兵刃,否则会涉嫌弑君之罪,是要斩首的。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2/1209/818.html



上一篇: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目录(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下一篇:文物古艺术品鉴定备案发证(古文物鉴赏论文)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