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物鉴定与鉴赏》栏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数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收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征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刊物[05/29]
书画的鉴真与辨伪第五讲(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五讲主讲人 当然,对联的书体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比如在明代后期,对联的书体基本上是行书、楷书、草书,到了清代以后,尤其是清代乾嘉学派开
第五讲主讲人
当然,对联的书体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比如在明代后期,对联的书体基本上是行书、楷书、草书,到了清代以后,尤其是清代乾嘉学派开始兴起之后,开始出现大量的篆书、隶书对联,还有不少金文的对联。有人会马上提出一个问题,篆书和隶书不是很古老的一个书体吗?秦朝就有秦篆,汉朝就有隶书,为什么到清朝才开始重新出现?熟悉书法史的人都知道,篆书和隶书有好长一段时间几乎淡出了中国书法的舞台。唐朝基本上是楷书,所谓的唐楷就是这个意思。隶书、篆书伴随金石碑刻,被埋在地底下,到了清朝乾隆朝以后,金石碑板大量出土。大家对这种书体趋之若鹜。所以到了清代康乾时期,就出现了篆书和隶书的复兴。当时南京地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叫郑谷口,便是隶书复兴的领军人物。我们不称他为隶书的创造者,而说他是隶书的复兴者,这就说明隶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衰落的。
除了对联以外,跟对联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叫屏条。屏条它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和对联有很大的相近之处,最开始也是由实用性而转变为艺术性。我们看唐朝的名画,像《韩熙载夜宴图》,里面就有屏风。屏风上面有很多画,这时候的屏风完全是一种实用性。后来演变成直接悬挂在书房或厅堂,作为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屏风,兼具收藏性,这样的屏风出现的年代也是在明代后期,跟对联的时间基本上一样。这种屏风往往是四条、八条或者十二条,有二十四条。我见过最多的,是董其昌的一个书法二十四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画屏是十二条,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叫恽源浚的清人所绘的十二月花卉屏。
到了清代后期以后,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还有探花商衍鎏,传胪张启后。他们这四个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四个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四个人。为什么说是最幸运的?因为他们赶上了最后一班末班车,作为清王朝最后一科的科举考试,都中举了,分别考了前四名。最不幸的是,刚刚一中举,清朝不久就灭亡了。清朝一灭亡,他们也就没有机会享受他们中举给他带来的衣锦还乡、高官厚禄等之类的相应待遇。他们到了新的朝代—民国,就没有机会在政府里面任职或者说光宗耀祖了,他们就流落民间。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很多从事画廊或者商业贸易的一些机构,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一种商机,把四个人一起做成了一个组合,四个人每个人写一件作品,变成四条屏。这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有名的四人组合小组,有点像现在歌坛的“S·H·E”或“凤凰传奇”等。在民国时期一直到今天,他们四个人组合的四条屏它的价格要比他们四个人的任何一个人的四倍要高出很多。比如说刘春霖,单独一件作品可能卖10万,按道理说如果四个人在一起的话可能卖40万,但是实际上不是这种状况,四个人在一起的话有可能卖到80万,卖到100万,所以它的价值就高出很多,这就说明现在大家还是比较认同他们四人组合。因为收藏起来非常有意思,而且又都是最后一班科举考试,又是前四名,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他们四个人的组合有一些共同点,每一件作品尺幅、大小是一样的,但是颜色不一样。他们四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身份和地位。每一件作品上款是一样的,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都是写给同一个人的。这是非常特别的现象。
到了清代中后期以后,还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四条屏或者多条屏里面出现有不同的书体。比如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俞樾的四体书六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既有行书,又有篆书,还有隶书、楷书,篆书还有大篆、小篆等,至少有四种不同的书体。这个是在晚清时期出现。在晚清以前,比如说是在清代中期以前,四条屏的书体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书体,要么是行书,要么是楷书,要么是行楷书,像这个同一个人所书的四条屏或者六条屏是不同的书体,一定是晚清时期出现。这也是判断书法时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们再来看一下扇面。扇面有一个曲折的演进过程。它最早出现在唐朝,然后传到高丽,就是现在的朝鲜,又从朝鲜传回中国,后来演变成可以在上面写字画画的折扇。现在看到的最早的一件折扇作品是公元1427年,就是明朝的宣德二年,由明宣宗所画的一件设色人物山水折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当然,宋朝也有很多扇面,但都是团扇,跟我们现在所说的折扇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所说的是这种,这种折扇出现在明代中期,最为多见的就是“吴门画派”诸家,像沈周、仇英、文徵明、唐寅等,他们的作品非常之多。今天我在那个拍卖行的预展里面就发现,里面有大量的明代书画扇面,大概有几十件,而且都是明代中期的,既有书法,也有绘画,这就说明在明代中期这种扇面是极为兴盛的。在明代中期的扇面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说男士一般用折扇,而女士用这种纨扇,这个是唐寅所画的《秋风纨扇图》。这是当时男士和女士之间不同的用法。我们看古装戏时就可发现,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发现两个人都是用折扇,为什么都用折扇呢?因为祝英台要女扮男装,所以要用折扇,如果她是用纨扇的话就会被发现,可能会被家人所追捕,她是逃婚,所以说两个人一起逃走,就要都用折扇。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305/568.html
上一篇:红芳留香陈毅与上海展中有关张茜的几件文物
下一篇:鉴定文物鉴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