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物鉴定与鉴赏》栏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数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收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征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刊物[05/29]
王立本致华国锋信与华国锋回信解读(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如有错误,请予批评纠正。 致以革命敬礼 华国锋亲自处理人民来信 华国锋接到这封信以后,马上在上面写了几句话,送给了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
如有错误,请予批评纠正。
致以革命敬礼
华国锋亲自处理人民来信
华国锋接到这封信以后,马上在上面写了几句话,送给了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林乎加:
乎加同志:王同志提的意见很好,请派人去机械化养猪实验场了解情况,做好思想工作,把陈列我在那里用过的东西的做法改过来为盼(进行情况望告我)。
刚开始,红星养猪场有些同志不同意这样做,后来经过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到华国锋不仅亲自处理人民来信,还要求把不恰当的做法改过来,这是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三中全会的决定,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于是,他们很高兴地按华国锋的意见办了。1979年1月11日,北京市分管农业书记王宪又把红星养猪场的执行情况向林乎加写了一个详细的报告。报告如下:
乎加同志:
一月九号接到你转来华国锋同志对中央党校学员王立本同志来信的批示后,当天下午我就和农工部畜牧局的负责同志进行了研究。畜牧局的负责同志赵发大、谢珏同志当即去养猪实验场进行工作,先后开了党员骨干会议和全体职工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华国锋同志的批示和王立本同志来信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学习了党的三中全会公报有关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开始有些同志不同意把陈列品撤掉,说:八亿人民的领袖来场视察对我们鼓舞很大,一看到这些物品就想起华主席来场视察的幸福情景,感到浑身是劲。现在把它撤掉,在感情上接受不了。
经过反复深入的讨论后,绝大多数干部和职工群众认为: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的时候,华国锋同志亲自处理人民来信,要我们把陈列他在视察时用过的东西的做法改过来,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为了顺利地实现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一件大事。华国锋同志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三中全会的决定,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使我们深受教育。大家表示坚决执行华国锋同志的批示,并于一月十号已经把华国锋同志视察时用过的椅子、暖瓶、茶杯、毛笔、墨台、墨汁等物品全部撤掉了。现在这个场的干部和职工结合落实华国锋同志的批示,进一步掀起学习三中全会公报的热潮。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三中全会公报,坚决贯彻马列主义思想路线,为现代化的养猪养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977年9月22日,华国锋在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陪同下视察北京红星实验养猪场
以上是我们对华国锋同志批示办理的情况
特此报告
年9 9月2222日,华国锋视察实验猪场
在得知红星养猪场撤去陈列物品以后,1979年1月16日,华国锋给王立本亲笔写了回信,表示接受他的建议。这封信是用铅笔写的,现已被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收藏。信的全文如下:王立本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了,你提的意见很好,我已托北京市委的同志对红星养猪实验场的同志做了思想工作,将陈列的物品撤去,今后遇有类似情况都照此办理,以继承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
敬礼
胡耀邦旗帜鲜明地批评“新老个人迷信”
1979年1月17日,林乎加把这封信送到了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那里。在第二天举行的中央党校一、二部第二期学员结业会上,胡耀邦向大家宣读了王立本给华国锋的信和华国锋给王立本的回信,介绍了来信处理经过。
胡耀邦在讲话中说:“党的三中全会在恢复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一条就是不要突出宣传个人。我们必须执行。我们结合这件事认真考虑一下,我们党里还有哪些封建做法、封建办法需要改过来的?改正这些东西,我的意见宜早不宜迟。比如说,上级干部到下面去,一定要称呼什么首长,一定要起立鼓掌,一定要欢迎欢送,可不可以改一改呢?”胡耀邦还向学员提出,你们从中央党校毕业后,应成为坚决恢复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我觉得王立本同志的信之所以可贵,就可贵在这个地方。他看出那些不符合我们党传统的东西,敢于提出来。我们需要这种作风,需要这种勇气。
胡耀邦在这次讲话中,还希望:“今后,可不要搞这个东西,今年三十周年国庆不搞这个东西,不搞铺张浪费,包括今年过春节。同志们,特别是我们许多老同志,可不要忘记过去艰苦奋斗的传统,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提倡实事求是精神。”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的这一次讲话,对于反对新的个人迷信,不搞特权,不要突出宣传个人,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31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