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物鉴定,这招最狠(2)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只要你把握住时代气息,再有能力、再狡诡的造假者,也难以超越历史,完整复现当年的气韵。 “望气”之准,道理即在于此。 王先生评价艺术品,一看

只要你把握住时代气息,再有能力、再狡诡的造假者,也难以超越历史,完整复现当年的气韵。

“望气”之准,道理即在于此。

王先生评价艺术品,一看历史价值,二看艺术水准。

对不同门类不同品种的艺术品,有他自己的标准。

多年下来,我对王先生的评价标准渐渐有了体会,简介如下:

好画抓人,动人心魂,靠的是精神头。

他所谓的有“景儿”,就是画得生动有精神,当然单单如此解释“景儿”是不全面的。

“景儿”似抽象,实很具象,是整体的诠释,但又是核心,是一幅绘画在笔法、构图、色彩、题跋各个方面无可挑剔之后,

整体和谐统一而出现的效果,是最高阶段的审视,并不是忽略细节,而是所有细节到位后的综合表现。

“味儿”对于器物,王先生说好的东西要有“味儿”。

这个“味儿”在汉语里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词,什么东西一旦有了“味儿”,就意味着达到相当的成就和境界了,

如说一件家具“明味儿足”,是对这件家具最高的评价了。

“神”书法,王先生说好的书法作品应有“神”。

书法能够做到有神的太难了。

应当说明:能否有“神”与书体无关,并不是说只有草书才能有“神”,任何书体的书法写好了,都能有“神”。

王先生曾让我以录音的方式记录下他对书法的一些见解,时间长近一小时,

除了论述了理论之外,他还谈到了对当今书法发展的一些看法,

他认为,一个人没下过苦功夫,书法不可能成事,更不可能成为书法家。

他提到书法家应具备的几个客观标准:

一个称得上书法家的人,应该能写好史上各体的书法,对历史上重要的名家名帖都能临摹到位,

在此基础上要有所创新,要创出完全属于自家风格的字体。

还有最后两点极其重要也更难:

对中国书法历史有精到的研究和贡献,例如启功先生解读了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书法家必须有深厚的古文和文学功底,

有吟诗赋词的功夫,诗、词、对联、序文、跋文都能自己撰写,

不能像现在有的“书法家”,只会抄写历史上古人的东西。

能做到有“景儿”、有“味儿”、有“神”的艺术品,

不论类型,不论新旧,能存世到现在的,比例相当少。

玩艺术品的人经过时间的沉淀,慢慢了解深入,最后能看出有“景儿”、有“品”、有“味儿”,

实际上是判定艺术品好坏与否的最核心本质。

能到如此鉴赏境界,自然是要见过相当多的珍品。

如今拍卖会很多。

每到拍卖季节,不少收藏家都能收到很多本图录。

每年一个拍卖季能有几千上万件拍品,一大摞几十本图录,看都看不过来,

怎么从这么多的拍品中“刨出”东西,还不耽误太多时间,是一个难题。

王先生看图录的方式挺有意思。

20多年前,王先生就能接到海外如佳士得、苏富比等寄来的图录。

不像大多数人一页一页细看,王先生看图录就像魔术师洗扑克牌一样,从图录第一页起“唰、唰、唰”地直序快过到最后一页,

反复两三遍,看一本图录加起来大概也用不了五分钟,

中间突然看到中意的便“啪”地一下按住,一定是一件不错的好东西,其速度就是如此之快。

好东西绝对跑不了,也用不着为破烂浪费时间,足以说明前文所写“一眼明”的鉴赏力之高、之深。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0/0915/436.html



上一篇:康熙墨地素三彩之鉴赏|稀如晨星墨地素三彩,
下一篇:「文物鉴赏」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后梁钱币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