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1956年,郭沫若发掘明定陵,裸手去取文物,三千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国的考古学界,有一个难以消去的伤疤便是1955年的“明定陵考古发掘”。而一代才子郭沫若,之所以至今都被人诟病。也是因为这“明定陵考古发掘”工作,正是他提起的。那么明

在中国的考古学界,有一个难以消去的伤疤便是1955年的“明定陵考古发掘”。而一代才子郭沫若,之所以至今都被人诟病。也是因为这“明定陵考古发掘”工作,正是他提起的。那么明定陵在考古发掘工作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955年的时候,那时候的北京市副市长,我国著名的明史研究专家吴晗先生连同郭沫若先生共同向国务院发出了一封请求信,请求开掘明长陵。尽管这一请求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对,因为他们清楚当前的文物保护技术并不成熟。

但是人微言轻的反对者,并不能动摇郭沫若和吴晗的决心。而且当时国家也考虑到挖掘古墓可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于是便同意了二人的请求。但是由于当时并没有现今的探测设备,以及专业的考古队员。

挖掘的工作又是找的当地的百姓,所以一帮子人忙活了近半年的时间,长陵的入口都没有找到,气的吴晗想要直接“揭顶”。但是未曾想到的是,定陵一角的几块砖突然脱落,考古人员们长陵入口没找到,反而找到了定陵的入口。

于是大家开始转而准备挖掘定陵,但实际上,定陵地宫的入口,也是被百姓们用铁锹和锄头胡乱挖掘了一年的时间,才成功找到的。至于定陵之中到底挖出了什么,其实在1958年07期的《考古通讯》上就可以找到。

但实际上,整个定陵挖掘的完整报告是直到1990才出版成书的。而定陵挖掘被骂,也有这报告的原因。1958年的时候整个定陵就已经挖掘完毕,但材料整理的进度却一拖再拖,拖了整整32年,原始资料早已丢失。

当然,这也并不是主要原因,毕竟那期间我国有些动荡,也有时代的原因在里面。最重要的是当时定陵发掘之后出土了近3000多件文物,而当时因为时代所限。文物又太多,根本就没有专业人士对其妥善的保管。

甚至当时包括郭沫若在内的所谓历史研究专家,都没有保护文物的概念。直接裸手上阵去取古董,很大一部分造成了对文物的二次伤害。比如当时出土的许多丝织品就因为技术和时代的限制损失惨重。

当时许多的丝织品,都被考古人员装裱处理以便保存。可上手的全部都是不懂文物的人员,裸手就直接将其装裱了。后来专门研究丝织物的专家沈从文前去看到这样的场景,直接气的就拂袖而走,只留下一句:

“做这样不负责任的解释,不是出于无知,就是有意欺骗!

”。

而更令人心痛的是,当时的定陵还出土了许多许多的古籍,其中记载着大量的珍贵资料。但却在还没来的急翻阅的时候,就因为空气而氧化损毁了。甚至后来在动荡期间的时候,定陵主人万历皇帝和她两个皇后的尸骨遗骸都被扔了出来焚毁了。

而帝后珍贵的,刻画了珍贵图像,极具艺术价值的木制棺椁也被遗弃,随意的丢到了山沟沟之中去。可以说,定陵的发掘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考古学家夏鼐在定陵发掘三十年后发出过感叹:

“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

于是自此之后,考古学界有了一个规定,那就是除了保护性发掘之外,不再主动去挖掘一些帝王陵。据说后来1960年的时候,在定陵发掘还未扫好尾巴的时候。郭沫若又再次向上请示要发掘乾陵,当时上面批示下来一句话:

“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幸而,郭沫若再次请求挖掘乾陵的请示被拒绝了。感谢当时的领导,保留住了我国最珍贵的遗产。也感谢郭沫若,若不是因为他那一次的挖掘失败。就没有现在考古学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潜规则。那些好事,我们还是留待后人吧。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1/0319/596.html



上一篇:明朝古墓出土一文物让专家兴奋不已,终于知道
下一篇:常州警方侦破特大盗掘文物案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