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海外流失文物追索之难(3)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文物回归的现实途径和状况说明,国宝回归的法律和现实的障碍着实不少。 文物回归问题重重 2016年9月,一本名为《谁在收藏中国》的书在中国问世

目前文物回归的现实途径和状况说明,国宝回归的法律和现实的障碍着实不少。

文物回归问题重重

2016年9月,一本名为《谁在收藏中国》的书在中国问世,此前的2015年3月,它的英文版第一次涉及中国海外文物流失和归还问题。在该书作者看来,中国追索特殊时期被掠文物可以说存在诸多法律难点。

该书作者之一谢林·布里萨克认为,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国际文物才真正开始被保护。在这之前,它们是任人抢夺的。根据《公约》,在1970年以后进入美国的文物,可能就得归还。这个公约也让藏家和博物馆“合法”拥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时期掠夺的文物,以及从敦煌掠夺的文物——它们都在1970年之前就离开了中国。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要证明文物是被掠夺的,文物所在国政府必须核实其来源和流转过程。而这些记录,海外博物馆不一定会配合提供。”谢林·布里萨克说。

章公祖师案中,村民的代理律师刘洋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能够在文物追索中实际起到作用的,主要是: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1995年通过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按照这些公约,私藏赃物者应将文物归还原属国。

“但是现实问题是,一来一些文物流入国并未加入此类公约;二来法不追溯以往。”刘洋认为,也就是说,对于1970年前历史中的流失文物,后来通过的所有国际公约,都不能强制加以追索,不具备溯及力。这也就是圆明园流失文物很难追索回来的原因。我国在加入公约时,已声明保留收回公约生效前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的权利。这为我们后续的法律追索提供了可能。此外,成效最明显的是两国之间的双边协定,此前成功的文物追索案例,基本都是靠这个。

在刘洋看来,《公约》基于自愿原则缔结,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收藏流失文物的一些主要国家如法国等,则以公约与其本国法律冲突为由而拒绝加入。流散文物原属国因而不能依据国际公约,向没有缔约的“文物流入国”提出返还文物的要求。

以“虎鎣”追讨为例,国家文物局与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交涉规程中涉及的两大国际公约:《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是目前关于流失文物返还领域的两大国际公约。在实际操作中,前者缺乏强有力的履约监督机制,后者则缔约成员国数量有限,结构失衡,大部分主要文物进口国尚未签署该公约。

励小捷也指出,打击文物犯罪、促使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公约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公约无溯及力,无法解决历史上非法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第二,公约仅对成员国有约束力;第三,国际公约大都存在适用范围窄、核心条款含义不清、监督机制孱弱等缺陷;第四,公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各成员国的自主行为。因此,对文物返还而言,国际公约实际效力有限,无法得到直接、有效的法律支持。

霍政欣认为,文物回归存在着很多法律障碍,所以回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圆明园猪首铜像的捐款回购便是成功案例。

猪首铜像也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收藏人最终同意转让给中方。澳门富商何鸿燊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用于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但是回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虽然文物在市场自由流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机会更多,但由于文物的天价和回购的资金不成比例,常常使回购计划半途夭折,国家也不鼓励国有企业参与这种拍卖。”霍政欣补充道。

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拍卖公司利用中国买家的民族情结来进行商业炒作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中国流失文物”成了一个极有市场号召力的标签,致使价格节节攀升,也对民族情感造成了二次伤害。

在商业回购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税收,中国高额的关税是海外文物回流的困难因素之一。2007年,国家税务部门第一次将文物艺术品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并与奢侈品放到一类中,其中规定:对于进口的文物艺术品将收取12%的关税。2012年,我国对关税税率作出调整,降到6%。此外还要对进口文物艺术品收取17%的增值税。目前,根据新规定,超过100年以上的文物可以免收关税,但仍要征收17%的增值税。如此一来,许多文物收藏家在海外购买了文物艺术品,都不愿意带回到境内,而采取放在香港的保险箱里或境内的保税区里保管,以规避缴纳高额关税和增值税。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303/563.html



上一篇:李雪梅法制文物宝藏的诉说者
下一篇:子罕以不贪为宝守宝舍美玉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