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马未都为什么说鉴定文物戴手套,要么是外行人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未都为什么说鉴定文物戴手套,要么是外行人,要么就是骗子?小编有很多在国外留学的朋友,但是在近几年,他们全都回来了,这是令小编觉得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而且小编也相

马未都为什么说鉴定文物戴手套,要么是外行人,要么就是骗子?小编有很多在国外留学的朋友,但是在近几年,他们全都回来了,这是令小编觉得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而且小编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从国外回到祖国。当小编问到他们为什么会回来的时候,他们告诉小编,他们还是觉得自己的祖国最好。无论是人文还是饮食方面,祖国永远会让人觉得自豪和幸福。

如果放到100多年以前,我们的中国确实不如西方国家。而且无论从各个方面,我们都是不必掩饰的,而且这就是事实。可是在100年以后,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了。它繁荣昌盛的景象,不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差。甚至在幸福感方面,他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要强。在祖国,我们更能感受到自由民主,幸福美好。

而且小编一直叹服于祖国的历史文化,每次去博物馆的时候,心中都会十分的震撼。看着那些古老的文物,想想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化,心中不免自豪。这种伟大的传承,在西方国家同样是感受不到的。只是一想起这些文物,小编心中也不免感伤。因为在战争的过程中,很多文物都遭到了侵略者的破坏,它们在战火中成为了碎片,化为了灰烬。

还有很多仍然保存完整,但它们就是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祖国。它们被硬生生的分离开了,直到现在还被放在西方的博物馆里。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好在我国一直努力的寻回这些文物。这几年来,电视上关于文物鉴宝的节目越来越多,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了中国的宝藏,也更加能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而且很多人都会去鉴宝节目中,鉴定自己的宝贝,因为很多人手中也拥有一些价值连城的东西。

只不过他们不能确认自己手中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所以他们需要专家的帮助。不过说起这个,小编就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非常的厉害,他抓着机遇成为了享誉海外的古董鉴赏家,同样的,他还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博物馆,里面都是自己的收藏,几乎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

这个人就是马未都,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马未都的名声。而且他自己也开办了好几档节目,可能很多人都有看过。马未都曾经说过一段话,倒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马未都觉得,那些在鉴定文物时戴着手套的专家,一般来说只有2种,要么是非常外行的人,要么就是骗子。马未都为什么会这么讲呢?

因为他觉得在鉴赏瓷器的时候,是不应该戴白手套的。因为戴手套非常的滑,很容易就会摔碎瓷器。用手直接去拿瓷器是比较保险的,而且人的汗也并不会伤害这些文物。所以,如果还需要戴白手套的话,那真的非常不懂行了。很多人觉得马未都的这番话非常的搞笑,不戴白手套的话,那不是更容易伤害文物吗?而且人的指纹粘在这些文物古董上面,对于它的擦拭和清洗那是更加麻烦的。

小编倒是觉得,马未都的话倒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瓷器确实比较滑,再碰到手套的话,很容易会脱手。但其实除去瓷器,碰触其他的古董文物。还是一定要带手套的。因为说真的,双手直接去碰触这些古老的文物,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伤害。不然的话,像故宫里那些传承千年的文物,就随意地用手翻来翻去那还了得?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0/0713/368.html



上一篇:曹斌: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荷叶盖罐赏析
下一篇:溥仪的文物鉴定水准会比故宫专家强么?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