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不怕水平高,就怕路子野,溥仪鉴定文物时说: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的老祖先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东西可以说都是无价之宝。既然中国古代的朝代众多,万物样式繁杂,并且价值连城。自然就有很多人干起造价这件事情来。这样对于很多

我们的老祖先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东西可以说都是无价之宝。既然中国古代的朝代众多,万物样式繁杂,并且价值连城。自然就有很多人干起造价这件事情来。这样对于很多的专家来说,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文物鉴定需要通过鉴定分辨出文物的年代还要通过其样式和工艺,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来断定文物的各种价值。但是在判断一件文物的真假时,文物鉴定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不怕水平高,就怕路子野。


有一个故事就是讲的这个状况,有个比较有名的故事,讲这个王国维本身就是国学大师,对我国古代的东西都比较有造诣。而且大师特喜欢收集金石,并且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不小的造诣。一次溥仪来拜访大师,正巧大师买了一些古董,就让溥仪帮忙看一下,溥仪将这些古董挨着拿起来看看,有的点点头,有的又摇摇头。王国维就说你怎么会对古董懂得这么多呐?溥仪就说,我也不是很懂,只是有些东西和我家的看起来不一样。


其实溥仪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不学无术的人,因为清朝的皇子可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轻松,他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得起来学习,每年也没有个寒暑假,一年中真正能够休息的时间只有一天,就是自己的生日这天,平时除了重大的节日或者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必须每天进行学习。所以清朝的皇帝并没有什么昏庸的皇帝,只不过比较平庸而已。如果只是守江山还是绰绰有余。


而且溥仪虽然很小就退位不再是皇帝,但是一直都在紫禁城中生活,每个月政府还要给他们赡养费。所以溥仪小的时候一直就有很多的人来当溥仪的老师,其中还有外国人。所以溥仪的学识还是比较丰富的。再加上,溥仪在学习古玩字画这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自己就守着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可以说没有一个博物馆的东西有溥仪家的文物多。正是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溥仪在古玩金石方面的造诣不比一些所谓的专家低。


在民国时期,一次溥仪到故宫去参观,他发现当时光绪皇帝的画像有问题,于是就和工作人员说了。后来工作人员听说之后就让这的专家过来向溥仪解决他的疑问。专家说,这个就是光绪的画像,怎么会错呐?你又是谁?你怎么就知道我错了。你知道我有多忙吗?溥仪就说,我也知道您忙,但是这个真的不是光绪的画像,因为这个是我亲爹摄政王载沣。当时,杜律明正好也在故宫,听到这件事情后就赶紧赶过来,和专家说清楚之后,专家这才向溥仪承认自己的错误。


由于溥仪的这种天然优势,使得他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认识,我们从当年他从故宫中带出的文物的就知道,溥仪对于文物的鉴赏能力是比较高的。因为当时溥仪带的东西每件都是稀世珍宝。由于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好像一个天天喝酒的人,知道真的酒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所以要是喝到假酒,一下就能尝出来。


其实类似的事情也是有很多,有一次,一位女士带着一副齐白石的画来让专家鉴定,专家看来一眼之后就说这是一幅假画。这幅画的画风不是齐白石的画风,如果是真的至少价值好几亿。女子不服气说,这幅画就是真的。专家说是假的,绝对错不了。女子说,齐白石是我爷爷,他亲自给我的画怎么会是假的呐?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0/0720/374.html



上一篇:27天犯了1127条罪状的皇帝,真的昏庸吗?
下一篇:已判定是赝品的文物, 被人从垃圾堆捡回, 六年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