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鉴赏︱凭这几点,就判断出真假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书画鉴定是文物鉴定各门类中难度最大的一类,也是目前为止无法完全依靠科学仪器来鉴定的门类。为什么说书画鉴定不能完全靠科学仪器鉴定呢?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遇到一件苏东坡

书画鉴定是文物鉴定各门类中难度最大的一类,也是目前为止无法完全依靠科学仪器来鉴定的门类。为什么说书画鉴定不能完全靠科学仪器鉴定呢?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遇到一件苏东坡的作品,如果用仪器检测的话,可以检测到它纸张、墨、印泥是宋朝的,但是不能确定这件作品就是苏东坡画的,它有可能是宋朝的王东坡、李东坡画的。科学仪器在鉴定中最大的功用是证伪,如果我们通过仪器检测作品的纸张是元朝的,很显然这件作品一定不是苏东坡画的。

记得90年代一次启功先生给我们讲课,他当时开了一个玩笑——“有的人,书画打开一半就知道真伪,例如徐邦达,别号‘徐半尺’。其实有时候我不打开书画也能鉴别真伪,为什么呢?”

当时启功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有人拿了一副岳飞的对联给他看,他还没打开就知道是假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对联这种形制是到明代后期才有的,岳飞是南宋末年人。通过这个例子,启功先生引入了一个话题,当我们了解了书画的形制之后,对于我们鉴定书画大有裨益。这也涉及到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

一、书画的形制与时代判定

通过书画的形制判断时代是书画证伪的主要依据。因为书画的不同形制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如果在非出现该形制的年代发现该年代的产物,可以完全认定该书画为“伪”而不必再考察其他的因素。

1联、屏

首先,我们来讲讲对联。对联还有一个别名叫楹联。楹联的出现,始于五代时期。据传当时蜀主孟昶题词于桃符版上,曰“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这可能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楹联。但这仅限于书写于木门两侧,既有驱邪之意,也有应节的喜庆之意。到明代中后期后,逐渐演变为书写在纸、绢等媒介上的书法对联。目前所见这种对联最早的为明代后期人所书。

下面这件作品是明代后期一个叫德清的和尚写的行书五言联,这也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副对联。也就是说,如果哪天你在市场上碰到文征明、唐寅或者文天祥等人的对联,那一定是假的。▼

明·德清《行书五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

下面这副对联是晚明著名人物画家陈洪绶写的一副对联,这是晚明非常流行的一种形制。▼

明·陈洪绶《行书五言联》(无锡博物院藏)

下面我们看这副对联,这是之前海关截获了一批文物,要移交给博物馆收藏。当时我代表博物馆去接收这批东西。当时我看到这幅对联后非常兴奋,拍了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例非常有趣的书画鉴定案例。大家来鉴定一下这件作品,是真还是假?▼

文天祥款对联

对了,假的。你们看,我们上课不到五分钟,大家就学会了如何判定这件作品的真伪。知道为什么是假的吗?文天祥是南宋末年人,那个时期还没有对联这种形制,作伪的人完全是想当然。

这件作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文天祥《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非常文气,从书风来看这和之前看到的那件文天祥款的对联相差甚远。▼

文天祥《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部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乾嘉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形制的对联——龙门对,其特色是上款落在上联的左下侧,下款落在下联的右下侧。▼

清·莫友芝 《篆书十言联龙门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对联上的书体。明代后期对联上的书体基本上都是行书和草书,而到了清代乾嘉时期之后,书体开始变得丰富了,有篆书、隶书。为什么到了乾嘉时期以后开始出现篆书和隶书呢?这和乾嘉时期开始大量提倡碑版金石之学、考据之学有关。乾嘉时期大量墓葬出土,文人学士书法家开始临摹,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篆书和隶书的复兴,这也是我们在书体上看到的演变。

这是清代书法家吴大澂的篆书七言联。▼

清·吴大澂《篆书七言联》 (广东省博物馆藏)

甲骨文的出现有一个绝对的年份——1899年,山东文人王懿荣在拣中药的时候在兽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因此,1899年前的甲骨文书法一定是假的。

屏条最早出现的年代,现已不可考。和对联一样,它来自于一些实用性的生活装饰。在唐代的卷轴画和敦煌的壁画中,可以发现一些作为装饰的屏风。在宋元时期的画中,偶尔也能见到一些。但作为纸绢等载体流传于世的书画屏,目前所见最早的则是明代后期。在这之后,屏风画演变成画在纸或者绢上面。这种屏风的出现即屏条画的出现,和对联出现时间大致相同的。屏的条数往往是四的倍数,比如四条、八条、十二条、十六条,我所见过最多的是四十八条。极少有不是四的倍数的,我见过十条的。▼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0/0730/388.html



上一篇:陕西:明天起文物鉴定需网上预约
下一篇:你想象不到的奇葩“文物”, 让人直呼原来还有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