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物鉴定与鉴赏》征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收稿[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数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栏目[05/29]
- · 《文物鉴定与鉴赏》刊物[05/29]
博物馆帮您“鉴宝”!官方多“掌眼”,文物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流程编辑 吴越 收藏文物市场的水有多深、又有多浑,恐怕连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鉴定人员也难以说清楚,遑论那些入行不久的新手。正是因为文物鉴定难,一些人无知者无畏,一些人
流程编辑 吴越
收藏文物市场的水有多深、又有多浑,恐怕连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鉴定人员也难以说清楚,遑论那些入行不久的新手。正是因为文物鉴定难,一些人无知者无畏,一些人乐得浑水摸鱼,戴上专家的高帽,不管什么文物都敢指指点点。有人花钱请他们“掌眼”,头头是道地讲解、信誓旦旦地保证之后,却经常“走眼”,让人“吃药”,消费者“捡漏”不成,沦为抱着一批赝品哭笑不得的“国宝帮”。之前火爆荧屏的鉴宝节目中,不少曾被多人认可、藏了几十年的宝贝,经权威专家认定不过是仿品。更有一些骗子,配合假拍卖公司,请假鉴定专家出场,共同上演收藏品“局中局”,很多老人因为没有鉴别能力,上当受骗。
编辑 贾亮
在文物鉴定领域,国有文博机构的鉴定人员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鉴定经验,远非那些游走在民间文物市场上的“土专家”所能比。文物鉴定绝非易事,需要丰富的学识,需要专业的辨析,需要“火眼金睛”,方能辨得清真假。文博机构提供公益性咨询服务,有利于向社会普及宣传文物鉴定知识,避免文物收藏爱好者轻信盲从;也有利于民间文物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逐渐形成爱护文物、敬畏历史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收藏文物已成文化消费热点,我国文物市场规模已稳居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文物市场上造假技术更新换代频繁,从珠宝玉器到文玩字画赝品泛滥,不知从哪里来的专家指手画脚。一边是消费者高企的收藏热情和能力,一边却是市场化的鉴定能力严重缺失以及服务不规范。鉴定与收藏的严重不匹配,必然导致文物市场乱象丛生,坑苦了消费者。收藏品往往价格惊人,很多收藏者蒙受巨大损失。
2021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潘家园民间收藏艺术品展示交易会现场。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建立文物鉴定公益性咨询常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博物馆、国有文物商店、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等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咨询服务,普及文物收藏鉴赏知识;探索建立国家文物鉴定评估管理体系,试点开展文物鉴定机构资质管理,规范文物鉴定经营性活动,为民间收藏文物有序流通提供便利服务……国家文物局日前会同国家发改委、人保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和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意见要求的是有条件的文博机构,提供的也是公益性咨询服务。所以,收藏爱好者也不能无论什么藏品都去咨询,或者无限制地去咨询,甚至将文博机构的鉴定人员当成私人市场鉴定师。文物是老祖宗聪明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很强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官方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目的之一,或许就是不希望真的被当做假的而破坏,而假的被当做真的而耗材。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zonghexinwen/2022/090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