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书画的鉴真与辨伪第五讲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唐寅 仿韩熙载夜宴图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非常荣幸能来到中国书画美术馆大讲堂,给大家一起讲关于书画鉴真与辨伪的一些研究心得。 书画鉴定是在中国文物鉴定里唯一一

[明]唐寅 仿韩熙载夜宴图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非常荣幸能来到中国书画美术馆大讲堂,给大家一起讲关于书画鉴真与辨伪的一些研究心得。

书画鉴定是在中国文物鉴定里唯一一个不能靠仪器来取代的门类。长期以来从事书画鉴定,还得靠经验,也就是主观判断以及长期的文化积淀。今天给大家讲的书画鉴真与辨伪就是我长期以来在博物馆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体会的小结。讲座的内容来源于早前在几个大学跟学生上课的一个课件,最早是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从2003年到2013年上了十年的关于书画鉴定与收藏的一个课程,后来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都给他们上过类似的一些课程或者讲座,去年浙江大学出版社把这个课件整理出版,就变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本书《书画鉴真与辨伪》。今天我所讲的内容实际上是把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做了一个浓缩,相当于给大家一个压缩饼干。本来按照这个课程给学生上课应该是上18个课时,但是今天把它集中在一个下午,所以只能是把我认为几个最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书画鉴定和收藏中所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首先我们要讲到的就是关于书画鉴定的断代。它有一些硬指标,当然也有一些风格和形制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对联这种形制,实际上是在明代后期以后才出现的,明代前期以前,或者在元朝、宋朝是不可能有对联这种形制的,这个是我们判断一个书画形制和一个时代的基本知识点。对联最早叫楹联,现在我们说的对联,挂在这里做展览的对联跟早期的中国楹联是不一样的,楹联是什么?直接刻在木头上的,比如现在很多寺庙,像故宫很多的殿堂直接刻在旁边的木柱子上,这种叫楹联。楹联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传说中最早的一幅楹联是蜀主孟昶写的叫做“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来楹联逐步演变,每逢春节的时候就把它刻在门上,表现出一种过年的气氛。有一句诗“总把新桃换旧符”,其实贴春联就演变而来的。到明朝后期,文人雅士直接把这个对联写在宣纸上,就不再局限于实用性的春联了,而是直接写在宣纸上,可以挂在厅堂或者挂在书房里面,这样就变成了我们所见到的这种对联。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对联,如德清、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陈洪绶、邢侗等人的,算是比较早的。但如果我们看到的有文徵明、唐寅等人的对联,恐怕就都是赝品了。

明代后期开始,一直是长盛不衰,而且到了今天,今天去任何一个地方书法展,里面几乎都有对联,这说明对联这种形制一直让大家乐此不疲。现在看到的这幅对联就是我的老师苏庚春他写了送给我的。这说明对联从明代后期以后直到现在都是长盛不衰。现在看到的这样一幅对联,相信大家都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这是广东海关截获的一批走私文物,移交给博物馆收藏,我代表馆方去接收鉴定。里面真真假假什么文物都有,有陶瓷、玉器、书画等。当时我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就很兴奋,就用手机拍下来了。大家现在判断一下这幅对联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听出来了,已经有人悄悄地说是假的,的确是假的。为什么?这上面署款为文天祥,而文天祥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人,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对联,离明代后期还有差不多一百多年,才有真正的写在宣纸上的对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对联的书体,是很典型的晚清时期的馆阁体风格,有点像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员的书风。有的人说文天祥的风格,跟他真正的书法风格有没有相近之处?那么我们来看看,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代书法”展览,里面就有文天祥的一件真迹,这是文天祥写的《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再回头去看这件作品,你会发现二者之间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书风差得非常远。

一个对联到了乾隆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制,叫做龙门对。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这幅对联(莫友芝的《篆书龙门对》),它的上联的左下角是一个上款,下联的右下角是一个下款,上款和下款之间并列在一起,中间就形成了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就像高架桥下面的龙门架一样的,这种对联形制是在清朝乾隆时期。很有意思的是,今天上午我在北京国际饭店看一个拍卖预展,里面也有一幅这样的对联,我当时没有看到作者,我看了这幅对联就想,这幅对联应该是清朝康熙末年或者乾隆时期的人写的。后来仔细一看落款,果然是一个叫洪亮吉的清代的经学家、古文学家写的。看到这样一幅对联,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它的时代。这对于我们鉴定书画有什么意义呢?至少可以证伪。假如说在清代早期或者说在明代后期看到有这么一幅对联,那么这幅对联显然是假的,一定要在乾隆时期才有这种对联出现。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305/568.html



上一篇:红芳留香陈毅与上海展中有关张茜的几件文物
下一篇:鉴定文物鉴定人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