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论书绝句蠡测启功的书法史观(2)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论书绝句》对书家及书作的论述与品评 《论书绝句》通篇以诗为史,对于历代名家与名作的论述篇幅最多。启功在分析他的观点之时往往立论扎实

二、《论书绝句》对书家及书作的论述与品评

《论书绝句》通篇以诗为史,对于历代名家与名作的论述篇幅最多。启功在分析他的观点之时往往立论扎实、考据详尽,使得他的观点新颖独特。“由于启功擅长鉴定,所以他在讨论书作与书家的过程时是掌握了诸多史料的。在很多时候,启功还站在考据的立场上抒发己见,在明辨史实、不跟风的基础上,去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古人在评判书艺高下之分时,往往以人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失去了对书艺客观评论的基础。古代判断书家人品高下时,往往不是观其人品,反而是由其实际的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以此观之“书品即人品”则有失偏颇,难以服众。在《论书绝句》第十二首中,启功讨论了“北宋四家”中蔡襄和蔡京的问题:“笔姿京卞尽清妍,摄晋宗唐傲宋贤。一念云泥判德艺,遂教坡谷以人传。”启功以为:“古之所谓德成者,率以其官高耳。此诗余少作也,当时尚不悟拼凑、调换之可笑。‘一念云泥’云云,未免过于迂腐。”故在跋文中对宋代书法的风格先展开了分析,并按照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启功认为蔡京的风格与米芾相近,客观实力和另外三人相比也不落下风,由此来区分二蔡,以便确定古人常说的“北宋四家”里的“蔡”指的是蔡京而非蔡襄。其实,启功对于“北宋四家”的说法并不关注。在他看来,古人向来喜欢在多个领域中相互排名,竞相争利,这是一种陋习,在评判时做不到客观公正,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发展无益。因此,对于后人将蔡襄替换成蔡京的情况,启功认为更是毫无意义。

书史中对董其昌的书法进行评价时,褒贬不一。针对这一现象,启功表明了他的真实观点和态度。《论书绝句》第十八首中,启功对董其昌进行了综合分析,其言:“万古江河有正传,史家自具阳秋笔。无端毁誉别天渊,径说香光学米颠。”在启功看来,世人夸奖之声更多的关注于董书的外在形态。有人认为董书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有人则认为其书技一般,不值一提。启功在诗后谈到:“余于董书,识解凡数变;初见之,觉其平凡无奇,有易视轻视之感。廿余岁学唐碑,苦不解笔锋出入之法。学赵学米,渐解笔之情、墨之趣。回顾董书,始知其甘苦。盖曾经熏习于诸家之长,而出之自然,不作崎轻崎重之态。”乃启功切实之感悟。

在启功看来,董其昌书法平淡无奇仅是表象,只有在对唐碑、米芾等人的书法作品进行大力研究以后,才能领会到董书的精髓。董书真正的外观是自然天成,不拘泥于现有的古法,这通常都可以按照毛笔的性能来下笔。尽管看起来无出彩之处,但实际上却是集合了晋唐名家的书法优点来为己所用,故堪称大家。董其昌曾言:“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宋,断不在唐人后乘也。”即广泛学习前人的优点,以形成自身特色。董其昌所说“作意书”,就是刻意临摹、选取古人笔法的一种方式。在启功看来,这是一种病态的书法追求。所以董其昌的书法反而是汲取各家之所长,为己所用。其下笔尽管和任何一个前代的书家都不相似,但是精神韵致却是一样的。在启功看来,其可谓大家矣。

三、《论书绝句》对若干书法历史现象的阐释

《论书绝句》中所提及书法历史现象较多,且散见在不同的绝句作品中。经过本文归纳,笔者认为其中的书法现象主要有二:一是古人“伪托名家”的现象;二是收藏者“重书轻文”的现象。

(一)古人伪托名家现象。

启功的《论书绝句》在充分进行历史实证的基础上,对历史上几个有争议的书法文本展开考据,做了明晰、详尽的分析。例如,对据传是张旭的《古诗四帖》、孙过庭的《书谱》等等。现以第五十六首评传张旭《古诗四帖》为例加以解读,内容如下:“谢客先书庚信诗,早悬明鉴考功辞。腾诬攘善鸿堂帖,枉费千思与万思。”此诗前两句主要意思是,《古诗四贴》传言是谢灵运所写的,不过丰坊先生进行了考证,并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而董其昌在考察后,认为此作品应当是张旭所写。董其昌判断的原因在于“狂草始于伯高”。在启功看来,董其昌的判断原因太过牵强附会,不足以服人。他从董氏的考察中找到了许多相互矛盾的疑点,例如帖子中的“北阙临丹水”,由于避讳的原因,而把玄水写成了丹水,但是这和古书中常说的“火红水黑”的常识相违背,所以判断该作品应当是在宋真宗时期的书家所写 (避宋真宗讳)。尽管董其昌用了数个理由来证明,但证据牵强不够有力,后人还是因为其名声太盛而信以为然。在启功看来,董其昌这是刻意通过自己的名声来歪曲历史事实,是极其错误的行为。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409/626.html



上一篇:鉴宝师迷恋笑阳画
下一篇:秋季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青州站陈联合书法作品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