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主观鉴定与孤证证伪也谈古书画名家名作辨伪三(3)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熟悉的案例如“徐半尺”雅号的来历。一次,有一位来访者将画轴徐徐展开,刚看到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展开,果然是

熟悉的案例如“徐半尺”雅号的来历。一次,有一位来访者将画轴徐徐展开,刚看到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展开,果然是“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作品。徐邦达的鉴定信心正是来自对“主要依据”的掌握,在没有任何辅助依据的情况下,敢于根据局部图像独立作出全局结论,最后被检验,这就是预见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任何鉴定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鉴定信用的最大加分项。

书画家与作伪者的差别,一定是众多显著特征的组合构成的,亦可参见笔者论文(如注6),通过少数特征判断得出的结论,可以被其他特征检验,当然也可以被辅助依据检验。例如台北私人藏赵孟頫款《四体千字文》:

(1)早期公开图像见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2期(图3);

(2)根据图3中 “深得欧阳询笔意” 而区别于赵孟頫的风格信息,可判定为俞和作伪,这个结论2014年发表在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论坛的论文中(图4),并推测其未公开印鉴亦应为前文图2中的俞和作伪印;

(3)到2017年12月,故宫出版社《赵孟頫书画全集》首次完整出版(图5),各种书写特征清晰无误,所有印鉴第一次公开,完全符合俞和特征,检验了上述预见。

又如,金琮、詹僖、黄彪、章藻等历史上最优秀的赵孟頫书画作伪者和最大受益人,各自都有稳定的书写特征,稳定地使用自制的同一套特征明显、差异显著的伪印(图6),亦可在鉴定实践中设盲检验。

《辨伪》一书,从似是而非的辅助依据出发,缺少对作品本体特征、差别的准确描述,做不到客观,展示不出预见性,让人如何相信作者的图像鉴定能力。

三、俞和与陆士仁书法的鉴定问题

那么俞和作伪赵孟頫款《六体千字文》、俞和本款《篆隶千字文》,与陆士仁《四体千字文》是不是“确有相似之处”“更似模子刻印一般无二”“一目了然”“同样一般无二”呢?

当然不是。不仅不是,而且差别显著,文字描述、图像指示都能非常简单明确地显示,二者在艺术追求和书写水平上有着巨大的差距。

表2 赵孟頫款《六体千字文》俞和本款《篆隶千字文》陆士仁本款《四体千字文》比较表2的这些图片比较只是极少数字例和极少数特征的比较示意,挂一漏万,又如中锋、折笔、钩笔、蚕头、燕尾、笔画组合、穿插、空白、布局等,陆士仁《四体千字文》,书写基本功尚且欠缺,与《六体千字文》《篆隶千字文》二者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望尘莫及的。比较项目 《六体千字文》 《篆隶千字文》 《四体千字文》起收笔藏锋、聚锋、或方或圆 露锋、散锋、尖头毕露行笔匀称、光洁、圆劲、流利 颤栗、毛糙、扁薄、迟滞隶书主横主捺画行笔厚实,上平下波 细弱有折断,上下都扭“S”线隶书交搭笔融合和谐 散乱冲突篆书U形弧接笔无缝衔接,屈曲圆转,浑然天成 接笔不准不圆几无成功案例

这里所谈,仅仅是《六体千字文》一篇的问题,赵孟頫《行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真迹、俞和作伪赵孟頫款《小楷道德经》《九歌书画册》、俞和本款《篆隶千字文》、邓文原章草《急就章》真迹等都被《辨伪》判为陆士仁作伪,以及《自写小像》被判伪,绝大多数题跋书法的鉴定,同样缺少深入的图像分析,大都是错判。

四、文史考证过于粗疏,主观想象多于实证

文史考证不应作为鉴定的起点,而应作为鉴定之后的检验环节。古代文史资料流传下来,陷阱一点不比古书画作伪少,史料本身首先要辨真伪、寻来源、明省简,避免孤证,避免道听途说。《辨伪》中,大量使用孤证和二手甚至三手材料作为立论起点,然后附会论证,这就成“罗织”了。

1.比如《赵孟頫〈自画像〉〈饮马图〉辨伪》(第91—101页)

关于赵孟頫《自写小像》(图7),《辨伪》的鉴定出发点:“其‘破绽’主要出在明宋濂所书《赵文敏公小像赞》一文中。”宋濂有跋“公之外孙吴兴林子山”,关于“林子山”到底是赵孟頫外甥还是外孙问题,作者唯一采信的史料是清代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二》的转述 “《石田集》有题林子山《濯足图》注云:‘子山,赵文敏之甥,有隐操’”,由此认定《自写小像》以甥为孙的“破绽”,并断言“对宋濂而言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以三四手的孤证,作为论证出发点,奢谈绝对,其危险不言而喻。

林子山其人文献累牍,不难查证,台湾学者王德毅等人继1972年至1976年《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后,1979年至1982年又编纂了《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作为宋元史学及艺术史研究的入门必备,“林子山”词条出现在元人卷第677页,计有《宋文宪公全集》等书目7卷、文献8笔(图8)。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708/728.html



上一篇: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生物智慧课堂以的粗提取与
下一篇:浅析文物鉴定的方法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