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主观鉴定与孤证证伪也谈古书画名家名作辨伪三(5)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又如,唐门岳家,“赵文敏公,至与之婚姻”实为与赵孟頫某个侄辈或侄孙辈婚姻;德辅教授由一般友谊关系的“仁弟”变成有辈分论序的“仁侄”;赵孟

又如,唐门岳家,“赵文敏公,至与之婚姻”实为与赵孟頫某个侄辈或侄孙辈婚姻;德辅教授由一般友谊关系的“仁弟”变成有辈分论序的“仁侄”;赵孟頫致季宗元称“总管相公尊亲家”实际上是上面不知哪一辈有过姻亲关系“世附女萝”,等等。另外林子山这个攀附外孙为什么又变成了外甥、宋濂跋中错误纪年产生的数学原理、《自写小像》本幅的问题与解释、《自写小像》的绘制背景等等,笔者另有专文,见于《中国美术》2019年第2期,此不赘述。

2.又如《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辨伪》(第137—145页)

章草对于邓文原来说是孤品,但题款26字是小楷(图10),有故宫博物院藏《芳草帖页》《跋周密藏保母砖卷》等参考品,以及印鉴作为辅助证据可核对,真迹无疑。

《辨伪》发现邓文原的签款“大德三年三月十日……书于大都庆寿寺僧房”,而“据《元史·邓文原传》记:‘大德二年调崇德教授,五年,擢应奉翰林文字’”,由此结论,邓文原大德三年(1299)人在江南,不可能笔在大都写《急就章》。

当然这里用的又是孤证证伪。

正史中人物传记,主要取材于“行状”“神道碑”等,改写时,为了避免直接抄袭,造句遣词往往要换同义词或近义词。

《元史·邓文原传》来自吴澄为邓文原写的神道碑,原句为:“大德戊戌,部注崇德州教授”〔10〕,这里“大德戊戌”换成同义词“大德二年”没有问题,但是把“注官”换成“调官”,意思就完全变了。

《元史》卷八十三《选举三》:

凡注官守阙:至元八年,议:“已除官员,无问月日远近,许准守阙外,未奏未注者,许注六月满阙,六月以上不得预注。”二十二年,诏:“员多阙少,守阙一年,年月满者照阙注授,余无阙者令候一年。”大德元年,以员多阙少,宜注二年。

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定额招考,考中就上班。古代不能跟今天比,古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国初往往缺人,举荐、注官、调官可以说是一回事。承平时期要维护基层政权稳定,就不可能等阙官了再招,需要有适度的“冗官”注册在籍,随时听用,宋代通过吏部铨试试中就注册,如赵孟頫“未冠,试中国子监,注真州司户参军”〔11〕,元代恢复科举以前人才选拔主要靠举荐,比如赵孟頫被程钜夫举荐入仕,自己又举荐邓文原等人写经改授官职,被举荐者也是先注册听用再赴任。

制度性冗官到朝代中后期普遍造成冗官过滥的问题。比如赵孟頫注官听用的南宋后期,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臣僚上言:

即今吏部参注之籍,文臣选人、武臣小使臣校尉以下,不下二万七千余员,大率三四人共注一阙,宜其胶滞壅积而不可行。乞命吏部录参、司理、司法、令、丞、监当酒官,于元展限之上更展半年。〔12〕

三四人共注一阙,每人任期三年,排队就得排上9—12年,所以赵孟頫在南宋末年考上注册公务员只能在家听用,再加上未到年龄,根本没有调官上任的可能性。

除了铨试、举荐注官,届满、假满离任官员也在排队听用行列。赵孟頫在元代还有一次候阙记录,大德十年(1306)秋,赵孟頫以“炀发于鬓”辞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13〕,欧阳玄《赵文敏公神道碑》:“以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除扬州路泰州尹,进阶中顺大夫,需次于家。”〔14〕神道碑省略了辞官情节,也不注年月,《元史》则只言“未上”,但这都不算错误文献。只是遇到这样的传记,孤证立论,削足适履就很危险了。通过史源追溯,知道了“未上”的原因是“需次”。

笔者所见最早使用“需次”一词为宋朝,指官吏授职后,按照资历依次补缺。元祐初,上官均上言“诸路吏选,有待试,有需次,率及七年,方成一任”〔15〕;实例如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的尤袤“注江阴学官,需次七年”〔16〕,果然需次了7年;又如,南宋楼钥有诗“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17〕,需次无期;元朝后期,需次甚至有长达10年的,如王豫齐曾两次需次“泰定四年(1327)郡守论荐公于淛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署台州路临海县儒学教谕,需次,至元三年(1337)始就职……至正元年(1341)调谕天台,需次七年乃视学事”〔18〕,前后合计需次17年;赵孟頫从至大二年(1309)需次到至大三年(1310),如果不是被元仁宗召入东宫,恐怕也会有“泰州需次今几年”的问题。

那么邓文原大德二年(1298)受赵孟頫荐举赴大都写金字藏经而注官崇德,要需次到什么时候呢?邓文原《巴西文集》第一卷、第一页、第一篇文章、第一行:“崇德,古御儿地,大德己亥,吾尝为其州文学椽”(图11),己亥也就是大德三年,非常幸运只需次了1年左右。干支纪年不比数字“二、三”,存在抄错、污损、涂改、添笔问题,非常准确,而一本书最难出错的就是卷首第一行。如果不放心,还有同卷第二篇文章:“大徳己亥,余职教御溪。”仍然是干支纪年。《元史》是常见书,《巴西文集》是罕见书,要造假,也未必知道邓文原大德三年(1299)有前半段在大都需次。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708/728.html



上一篇: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生物智慧课堂以的粗提取与
下一篇:浅析文物鉴定的方法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