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主观鉴定与孤证证伪也谈古书画名家名作辨伪三(9)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此卷《行书千字文》临摹自智永,是个未经证明的立论,但却很容易证伪。比如所有版本智永《真草千字文》均作“律召调阳”,而所有赵孟頫写本

(1)此卷《行书千字文》临摹自智永,是个未经证明的立论,但却很容易证伪。比如所有版本智永《真草千字文》均作“律召调阳”,而所有赵孟頫写本均作“律吕调阳”,书写方法差异也很大(图15)。这样的文字问题只不过是蒙学记忆或元代书肆刊印本的版本问题而已。“敕员外”与“梁员外”问题也正说明此卷《行书千字文》并非临摹自智永。

(2)《杜甫秋兴诗卷》中“匡”字有避讳现象,缺末横。“树”字是正常书写,没有避讳问题,可参考《闲居赋》《秋声赋》《远游》《天冠山诗》等。

(3)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所藏三本赵孟頫《千字文》真迹写本,《乐善堂帖》刻本中赵孟頫行书《千字文》等,所有“匡”字缺顶横避讳(图19),而其他宋朝皇帝讳不避。

赵孟頫书法中,有避讳现象和不避讳现象的还有: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小楷《褉帖源流小楷卷》真迹,避“永”字家讳,缺末笔(图15)。

(2)美国弗瑞尔美术馆藏,小楷《常清静经》真迹,避“永”字家讳,缺末笔;“玄”字被刮去末点,又被补墨。

(3)临《兰亭序》以及大量抄录书法作品中并不避“永”字家讳(图20)。

(4)作文避讳比抄录古诗文容易,汉语里有丰富的同义词,避讳可以自由遣词而无须缺笔,《松雪斋文集》中,并无刻意避宋讳家讳问题。但也有一些不合理低频字,如“玄”字0次、“匡”字1次,“玄”“匡”都是常用字,不合理的低频不排除有避用因素,但“匡”字的使用说明并不刻意。“永”字虽有16次,但基本都是地理、人物名词以及引用、奉敕制文等。父讳“訔”字3次,都是与祭父有关的文章,一般是留空格由他人填讳,但“訔”既是避讳字也是生僻字,本就不会出现在一般诗文中。

伪本及作伪者本款书避讳或不避讳情况:

(1)俞和作伪赵孟頫款《四体千字文》“匡”字缺顶横避讳;

(2)俞和作伪赵孟頫款《六体千字文》“匡”字不避讳;

(3)俞和本款《篆隶千字文》“匡”字不避讳;

(4)陆士仁本款《四体千字文》“匡”字均不缺笔避讳。

这些,都只是现象,有一定规律,但没有必然或必不。赵孟頫不避讳“玄”字,没有问题,要避讳“玄”字,也没问题,最没有关系的就是仕元与否。《赵孟頫〈行书千字文〉辨伪》无论是现象观察、证伪过程、结论还是推论都是错误的。

其实用避不避讳来鉴定书画,以前有过一些貌似成功的案例,后来大多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法律理解误差、执法不严格、书写不守法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历史上因不避讳而被执法的其实都不仅仅因为不避讳,避讳问题历来就是一个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的口袋罪,执法特征就是对人不对事。同时历史上也没有过强行禁止避讳,改朝换代,已不需避讳的字有人愿意避,没有人阻拦,有无从执法。民间书写,公开的就避,私下的就不避,想起来就避,没想起来就不避,想自定一个避讳就自定一个,规律性差,随意性强,有统计价值,却无个案价值,就像薛定谔的猫。

最生动的两个案例,一个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薛嗣昌刻关中本《智永真草千字文》,避讳情况(表3):

表3 关中本《智永真草千字文》中避讳情况一览表

按“‘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庙而七。’除太祖为不祧之祖外,大抵七世以内则讳之,七世以上则亲尽,迁其主于祧,而致新主于庙,其已祧者则不讳也”〔27〕,宋徽宗排第八世,宋钦宗排第九世,宋高宗排第十世,但是实际上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才有“钦宗祔庙,翼祖当迁,以后翼祖皇帝讳,依礼不讳”〔28〕,宋孝宗以后“敬”字才真正退出避讳。薛嗣昌这里楷书连犯“敬”“殷”“恒”三讳,草书有“玄”“让”两讳例,说明草书非不能讳,而应讳未讳有八处,尤其是“匡”字为不祧之讳,实在是无人执法状态。

图15 [元]赵孟頫 兰亭十三跋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16 [元]赵孟頫长儿长往帖日本静嘉堂文库藏

图17 [元]赵孟頫 行书千字文卷 故宫博物院藏

图18 [元]赵孟頫书法真迹《行书千字文》《二体千字文》中的“被避讳”现象,“玄”字末点系藏家用工具刮去

图19 关中本智永《真草千字文》与赵孟頫书千字文文字及避讳或不避讳字例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网址: http://www.wwjdyjs.cn/qikandaodu/2021/0708/728.html



上一篇: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生物智慧课堂以的粗提取与
下一篇:浅析文物鉴定的方法

文物鉴定与鉴赏投稿 | 文物鉴定与鉴赏编辑部| 文物鉴定与鉴赏版面费 | 文物鉴定与鉴赏论文发表 |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